鲸鱼,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常常能在那些大型鲸类身上看到很多密密麻麻的“疙瘩”,让很多有密集恐惧症的同学感到不适。难道鲸鱼也会得“牛皮癣”?其实这些密集的“疙瘩”就是鲸虱和鲸藤壶(本文主角)。重申一次,密恐者慎入!但对于有强迫症的同学来说,好想拿把刀子一个个撬下来。
藤壶,泛指是一种无柄蔓足类甲壳动物,在血统上和螃蟹、龙虾有点亲戚关系。藤壶家族非常大,其中在鲸类皮肤表面附着的叫鲸藤壶。而有种生长在礁石缝隙、浮木、岩壁的鹅颈藤壶,被誉为是“来自地狱的海鲜”。鲸藤壶不知道能不能吃,但是鹅颈藤壶属于昂贵的海鲜,同理应该也可以吃。
藤壶是雌雄同体的生物,一生也要经历从无节幼虫、腺介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的“变身”。鲸藤壶在成虫时会看准时机在游过的鲸鱼体表上着陆,然后一呆就是一生。成功附着之后,为了能稳固的寄生生活,它们会分泌出一种比“胶水”还强千倍的藤壶初生胶,之后还把石灰质的外壁嵌入到鲸鱼的皮肤中。
另外我们常常看到海豚、虎鲸之类的体表好像没有这类寄生的藤壶,为何大型鲸类会是藤壶的重灾区呢?对于鲸藤壶来说,成功寄生后最大的天敌变成了水流。像座头鲸一般的时速只有4海里,而海豚、虎鲸时速通常在20-30海里,鲸藤壶只有游速较慢的鲸类才能附着。不过并不代表海豚就没有藤壶附着,只是非常非常少。
其次像海豚、虎鲸这类高度社会化的群体,同类之间帮忙清理也是常见的。而像座头鲸那么大的体型,没有牙齿,难道靠两个“大翅膀”互拍么?有点不现实。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座头鲸、灰鲸频繁跃出水面就是为了打掉身上的藤壶和鲸虱。至于会不会痒,科学家也暂未清楚鲸鱼是否有痒痒的感觉机制。
对于大型鲸类来说,皮肤都很厚实,所以这些鲸藤壶、鲸虱不会对其健康造成什么影响。就像你的手肘附了一小块泥巴忘了洗,久而久之,这些鲸虱和藤壶就构成了鲸身上的一些特殊标记。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寄生生物属于消费者,但这些把鲸鱼体表搞成一块块“牛皮癣”的鲸藤壶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起码它们在面对虎鲸的捕食会增加挥击时的伤害。如大翅鲸和座头鲸有一对巨大的胸鳍,上面会附有大型藤壶,这些藤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杀伤力,估计被拍打的酸爽估计只有虎鲸才会懂。
这种微妙的寄生关系从远古时期就已开始存在,如果一头鲸死亡,其身上的藤壶或会跟着死亡。但这些人类眼中的虫子,已经不满足只寄生在大型鲸类上,海龟也成了它们的目标。甚至船只、水下声呐等设备都是它们的附着的对象,每年需要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来清理,目前大部分藤壶已被当成海洋污着生物对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