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母体内铁经主动转运到胎儿,母体铁的需要量增加,孕期铁的吸收较非孕期降低,常导致孕妇体内铁贮存不足,因此孕期缺铁性贫血时常发生。缺铁性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贫血。
临床表现 轻者无明显症状,或只有皮肤、口唇黏膜和睑结膜稍苍白;重者可有乏力、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气急、指甲脆薄、皮肤干燥、毛发失去光泽以及口腔炎、舌炎等。
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
1.一般治疗:增加营养和食用含铁的食物。
2.补充铁剂;在血红蛋白<60g/L时可少量多次输血或输浓缩红细胞。
铁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缺铁时,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量减少,致使红细胞体积变小,携氧能力下降,形成缺铁性贫血,口服本品可补充铁元素,纠正缺铁性贫血。
温馨提示
育龄期妇女、妊娠妇女等摄入不足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应改善饮食,补充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绿叶蔬菜等;
育龄期女性可以预防性补充铁剂,补充铁元素60mg/d;
月经过多引起缺铁性贫血的育龄妇女应调理月经,寻找月经增多的原因;
寄生虫感染的育龄妇女应驱虫治疗;
消化性溃疡引起缺铁性贫血的育龄妇女应抑酸护胃治疗等。
供稿:医院药剂科宣传小组
图片:医院药剂科宣传小组
编辑:医院宣传部
审核:吴勇华
客服-
急救-
药剂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