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缺铁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和发育,最大的影响是缺铁性贫血。那么,补铁的误区有哪些?又该怎么补铁呢?
缺铁的表现
有哪些?
注意力不集中
人一旦缺铁,就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素的合成,进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这个现象在儿童上体现最为明显。
身体疲乏
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一部分,可以有助于帮助氧气传输到身体各个部分。体内健康血细胞不足,人就会感到疲乏。
皮肤苍白,没有血色
体内血流量降低或者红细胞减少都会造成皮肤出现异常的苍白,缺乏应有的红润和血色。
肌肉酸痛
身体缺乏铁元素,会感到异常疲乏,如若勉强进行高强度的健身会导致运动后肌肉持续的酸痛,延长肌肉的恢复期。
指甲变脆
身体缺铁后,指甲会变薄变脆,更容易折断,或者也会出现凹陷或者勺状。
补铁误区
吃红色食品
例如:赤豆、红枣可以补铁
大部分人认为缺铁应当补充相应的红色食物,认为以“红”补“红”产生的效果会更加理想。其实大部分的红色食品并不具备一定的铁元素,就拿赤豆和红枣来说,这两类食品均属于植物性食品,含铁量非常少,其实是起不到理想的补铁效果的。
吃蛋黄能补铁
没错,蛋黄中的铁含量比较高,但是不要忽略了,蛋黄中也含有一定的高磷复合物,会影响铁元素的吸收。
内脏太脏不宜吃
其实动物的内脏含有丰富的铁元素,是补铁的良品。但是不少人认为动物的内脏很脏,并不适宜食用,其实只要将其适度的清洗,并进行煮熟就可食用,不用太过担心。
铁元素的来源
血红素铁
血红素铁: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例如:牛肉,猪肉,羊肉,动物肝脏。在平常就餐中我们可相应补充此类食品,不过要注意的是务必要将食材完全煮熟,注重食材卫生,这样才能吃得安心,补得放心。
非血红素铁
非血红素铁:这类元素主要以菠菜、黑木耳、海带为首的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然而,光吃这部分的食物是不能补充足够的铁元素的,建议可搭配牛肉、动物内脏进行烹饪,增加菜肴口味之余还能补充足够的铁元素。
如果身体缺铁较多或食补不佳,建议可采用铁剂补充。但服用铁剂不能与牛奶、茶或者抗酸药物同时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可与维生素C同服,也可配果汁,这样能更好的促进铁的吸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