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贫血,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女性,虽说部分男性也会有贫血问题,但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女性贫血比例似乎更高。有人说,女性容易贫血,是因为月经失血以及天生血红素比男性低的缘故,这是真的吗?
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就是缺铁性贫血,约占贫血原因的40-50%。铁是血红素的重要成分,健康成人身体内所有的铁质约3-5克,大约是1根5公分铁钉的含铁量,这些铁质有三分之二存在血红素中。
什么是贫血?
血红素则存在红血球中,是由亚铁血红素与氨基酸链所组成,人类血液呈红色,正是因为红血球内饱含血红素的缘故。血红素主要作用在于吸附及释放氧气及大部分的二氧化碳,以维持血中氧气浓度,维持生命。
一般认定血红素的平均值标准,女性在12-16gm∕dl之间,亦有人采用11-15gm∕dl,而男性则介于13-18gm∕dl,从这个数据看来,女性确实较男性来得低,但这并不是女性容易贫血的原因,只要低于标准值的下限,就可能属于贫血。
贫血原因多样
造成贫血的原因很多,例如饮食长期缺铁或患有地中海型贫血症,会造成血红素生成减少,就容易发生贫血。若患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殖性白血病或癌细胞等侵入骨髓,也会导致造血功能下降而引发贫血。
部分疾病如肠胃道出血、消化性溃疡或大肠癌,常导致慢性失血,且难以察觉,还有女性子宫肌瘤症引起大量月经等,也可能因血液过度流失而造成贫血。
至于孕妇怀孕时及儿童成长发育阶段,对铁的需求量大增,若饮食长期缺乏铁质、维生素B1、B2、叶酸等营养素,也可能引起贫血。由于地中海型贫血的基因缺陷会传递给下一代,容易产下重型贫血症的婴儿,因此,有家族病史的夫妻应做好产前检查来预防。
贫血的症状
贫血患者常见的情况,包括脸色苍白、头晕、心悸、无力等缺氧症状,不过,必须经由血液检查诊断才能确定。以缺铁性贫血为例,通过检查可发现患者的红血球变小、血红素下降,血清铁蛋白也跟着下降,而得到确诊。
改善贫血,先找出病因
一说到要补血,估计大家都会想到是吃枣,确实大枣中富含铁质,但遇到其他原因的贫血,吃大枣就没有用处了。改善贫血的根本方法,并非盲目补充铁剂或是多吃补血食品,而是要先找出病因,加以治疗。例如因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造成的贫血,应先将溃疡治疗好;若铁质长期摄取不足引发的贫血,就要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
缺铁性贫血若发生在儿童身上,可能影响孩童神经发育与学习力,因此,若察觉孩子有贫血症状,应立即就医,接受完整血液检查,对症下药,以免影响日后发育健全。至于成人也应提高警觉,如有贫血症状,就应接受检查。
哪些食物富含铁质?
食物是摄取铁质的最佳来源,食物中的铁质会在十二指肠被吸收,其中动物类食物的铁质比植物类铁质容易吸收。富含铁质的动物类食物包括牛、羊、猪肉等红肉类,或肝脏、肾脏等内脏、蛋黄等。而植物类食物则包括绿色叶菜类植物、豆类制品、花生、芝麻等。此外,多摄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腐、牛乳、蛋白、瘦肉、豆类等,也可补充血红素。
另外,维生素C、果糖、柠檬酸等,可增加人体对铁质的吸收,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包括苹果、葡萄、柑橘、番茄、番石榴,可与含铁质食物一同摄取。而磷酸盐类药物如制酸剂、胃药,以及茶碱、丹宁酸,会阻碍铁质吸收,应避免过量摄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