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完成胃切除术后出现的贫血现象是一个经常出现的重要长期代谢后遗症,但是临床医师们还是会经常忽视患者所出现的贫血问题。为此,韩国延世大学医学院的WooJinHyung博士等人提出了一种假设,即在胃切除术后,铁缺乏症的发生率以及发生时间与胃切除手术范围以及重建方式密切相关,为了对铁离子代谢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解,并且为确定胃切除术后的最佳重建方式,研究人员对补铁的治疗结果进行了考察。该项研究结果发表于年1月15日在线出版的《外科学年鉴》(AnnalsofSurgery)杂志上,此外,我国南方医院普通外科的胡彦峰博士也参与了该项研究。借助于一个前瞻性胃癌数据库,研究人员共甄别出例早期胃癌患者,这些患者曾于年1月至年5月期间接受过胃切除术治疗,并且拥有完整的血液学参数。研究人员通过Kaplan-Meier法、Cox回归法以及逻辑回归法,对胃切除手术范围、重建方式与铁离子代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价。研究人员观察发现,接受胃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3年的铁缺乏症发病率为69.1%,缺铁性贫血患者占全部患者的31.0%。对于接受远端胃切除术以及全胃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在3年内出现缺铁症的比例分别为64.8%以及90.5%(P0.)。女性患者出现缺铁症的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同时,胃空肠吻合术后出现缺铁症的机率也明显高于胃十二指肠吻合术(P0.)。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也随着胃切除手术范围以及重建方式而有所差异。因缺铁性贫血而接受治疗的患者比例也明显随着胃切除手术范围而有所不同(P=0.)。WooJinHyung博士等人认为,多数胃癌患者在接受胃切除术治疗后都会出现缺铁症状,其发生率随胃切除手术范围及重建方式而有所差异。为了改善接受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患者的铁离子代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胃十二指肠吻合术的重建方式。
来源:丁香园作者:ecoliDH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