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某音,看见这么一则消息:“婴幼儿米粉抽检报告:批次不合格”,国内外各种品牌都上榜了。
继宝宝霜之后,米粉又出问题了吗?查了之后才发现,这条信息没头没尾,大家不必紧张。
最初的信息来自《消费者报道》,所谓的款不合格,是统计了年10月到年10月这个时间段,各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于进口和国产婴幼儿米粉的质量抽检情况。这个消息不具有时效性。
虽然米粉没出事,但在给宝宝吃米粉这方面,却有不少家长的做法是错误的。
下面小宝就来盘点一下,家长们在米粉方面的那些错误做法。
1.给宝宝吃自制米粉
由于母乳中含铁量很低,所以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长到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几乎消耗完,需要额外补充铁。
7-12个月是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高发期,美国儿科学会也建议宝宝在4个月后小剂量补铁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所以,添加了铁的市售婴儿米粉是最佳的选择。同时,一些品牌的米粉还会经过特殊处理,使得营养更易被吸收,这些都是自制米粉做不到的。
2.用开水冲米粉?
不少品牌的米粉包装上都会写冲泡的温度。有的家长说明也不看,就用开水来冲泡,结果发现难以冲开,同时也可能会导致米粉性状改变,影响营养吸收。
3.太稠或太稀
不少爸妈希望给孩子更多营养,所以把米粉冲的很稠,像橡皮泥一样黏黏糊糊地贴在碗底。另一种是担心孩子消化不了,给米粉冲的过稀,像汤一样,这两种都不好。这里建议家长参考包装上的比例冲调,冲好的米粉,理想状态应该是倾斜容器时,米粉能够缓慢流动比较好。??
4.在米粉中加糖、盐、酱油……
有的家长觉得米粉太清淡,担心宝宝不愿意吃,就加各种调味料,却不知道此时宝宝的口味本来就该以清淡为主。加调料不仅对宝宝毫无好处,也容易让宝宝养成重口味的习惯,这习惯可能会导致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不过,等宝宝逐渐适应米粉了,家长可以在里面加些菜泥,肉泥等,让米粉不再单调。
5.顿顿吃米粉
别把米粉当成宝宝的主食,甚至喧宾夺主,取代了奶的地位。在最初,家长可以只加一两口米粉,逐步进展到用米粉替代1餐,等宝宝适应了再逐渐添加其他辅食。但1岁前,宝宝的主要食物仍然是奶。
6.用奶瓶给宝宝吃米糊?
有的妈妈觉得奶瓶给宝宝喂米糊,宝宝会更容易接受。先不提会不会堵奶嘴的这个问题(事实上,这些家长都会给奶嘴剪个洞),用奶瓶装米粉,首先不利于米粉和唾液淀粉酶的充分混合,影响消化;其次也不利于宝宝口腔运动能力的发展。因为宝宝此时需要锻炼的并不是吸吮能力,而是正常吃饭的能力,总不能为了方便,让他进餐都吃奶瓶,一直吃到上学吧?
同时,也建议家长给宝宝买个餐椅,培养宝宝的用餐习惯,让宝宝知道,坐在这里,就是要吃饭啦。
7.给孩子吃n个月米粉,不加其他辅食
其实米粉只是过渡,宝宝适应后,一定要及时添加其他食物,除了菜糊、烂面条等软烂的糊状食物,也要给宝宝一些自己能用手抓着吃的手指食物,训练宝宝咀嚼和自主进餐的能力。
待宝宝长牙后,要给宝宝一些磨牙的食物啃,对宝宝口腔肌肉的训练,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有好处。
两个常见问题
1.可以用奶冲米粉吗?
这个要看米粉包装上的说明。有的米粉是可以用奶冲的。但冲的时候要注意温度。同时,一些观点认为,用奶冲米粉可能会加重宝宝肠胃负担,最好还是用温水。
2.添加米粉后,宝宝便秘了,肿末办?
首先,看看宝宝是否真的便秘。如果大便很干很硬,宝宝排便很痛苦,那么就是便秘。
然后,对照一下小宝上文提到的那些错误,掉进坑的家长赶紧爬上来吧,大部分坑都可能引起宝宝便秘或腹泻的。
另外看看,是不是自己过于心急,给宝宝直接就把1顿奶换成米粉了?正确的方法是逐步添加,第一次可以在宝宝常规喝奶前,喂1勺就够了,让宝宝逐渐适应。这样做也是为了防过敏。
健康福利为什么有的宝宝吃正常的食物会变弱智?
为什么有的宝宝一巴掌就能打聋?
为什么有的宝宝打某些疫苗?
为什么有的要别的宝宝吃了没事,
我的宝宝吃了不行?
其实,这都是基因的问题
尽管宝宝从妈妈肚子里到出生经历过几十次检查,
但是中国的每年新增出生缺陷仍然多达90W+,
其中70%以上出生时没有明显的表征,
看不见的基因缺陷就像埋在孩子身上的定时炸弹。
安馨可(新生儿及儿童基因检测)它是宝宝的第一次全面体检,检测87种常见遗传病,34种个体体征预测,并为宝宝提供1个基因身份证,许宝宝一个健康的未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