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
人体的血液里富含各种细胞,他们担任着免疫、造血、凝血等重要功能,以维护我们的健康。血常规是检查人体状态的常用辅助工具,但是看懂血常规报告,就像要求一个不会编码的人看电脑程序里的代码一样困难。今天小编就教大家解读血常规报告单的秘密。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由血浆与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当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具体如下图所示:
在血常规报告中最具有临床意义的就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据。
关于各个指标的正常参数我们无需记住,因为报告单里都会有提示。我们只需要掌握该指标升高或者减少的意义即可。
一
红细胞(RBC)计数的临床意义
我们先了解下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Hb),它是红细胞内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特殊蛋白质,是它的存在才会使血液呈红色。
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提示贫血,而贫血的严重程度取决于Hb的量。
Hb是载氧的重要蛋白,贫血就会缺氧,所以贫血的人容易头晕、乏力、面色苍白。
合成Hb最重要的是铁元素(Fe),所以临床中常见缺铁性贫血。
很多孕中期的孕妇要补铁就是预防缺铁性贫血。另外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还提示存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红细胞的增多没有太多的临床意义,在此省略。
二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的使命:监视自身细胞是否会变异、识别异己、防御各种外来病原、攻击外来生物及异己、修复损伤。
白细胞形象点类似于人体的军队。
而各种病原微生物就是我们的敌人。
感染就是侵略
炎症就是战争
白细胞有5种分类,分别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其在报告单中都有体现且具有不同的意义。
1、中性粒细胞增多
提示:有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当皮肤溃疡流脓时,这个脓就是中性粒细胞与细菌英勇战斗后牺牲的结果。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过敏、寄生虫感染
3、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增多提示有传染病(病毒、结核)
淋巴细胞减少提示有细胞免疫缺陷病(HIV)
4、单核细胞增多提示有长期感染的慢性炎症,如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三
血小板计数的意义血小板是骨髓里巨核细胞产生,生存期为8-11天,具有黏附、聚集、释放等多种功能。
血小板作用:
1、营养、维护、保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形象点可以把血小板理解为血管的维修工。
2、参与止血和凝血,促进血液凝固。
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意义:
1、造血功能损伤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
2、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导致的血小板破坏过多。
3、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的血小板消耗过大。
总结
以上简单介绍了不同细胞的变化意义,血常规里围绕以上这几个细胞有很多参数,如数量、百分比、浓度、体积等等。每个参数增多和减少都有一系列可能的原因。血常规参数的解读能够让医生有一个指向标,以便对患者做进一步检查。
注:当我们拿到血常规报告单可以简单看出大概,具体的还需要医生来给予正确解答哦!切不可擅自用药。
温补气血十药合体虚气短大补丸
本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qganjun.com/pxzl/5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