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缺铁性贫血 > 地中海贫血基因 > 正文 > 正文

第一批基因编辑猪或流入餐桌为何科研成果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2/16 14:14:56

不知道大家能否想象,自家附近的超市上架的不再只有普通的肉类,还有经过基因编辑的猪肉和牛肉?

要早个几十年,这一切或许难以想象,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基因编辑已经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

英国的Genus公司最近就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将这一幻想推至现实的前沿。他们成功地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增强了猪和牛的病毒抗性,这些经过编辑的动物不仅能抵抗某些疾病,还有望在未来减少畜牧业对抗生素的依赖。

图片来源:pubmed

值得一提的是,Genus公司预计今年年底前向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提交申请,一旦获批,这些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和牛将上市售卖,流向我们的餐桌……不只是猪和牛,基因编辑还被用于创制水稻雄不育系。

基因编辑是也是育种利器

说到基因编辑食物,大家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可能是转基因作物。

事实上,作物转基因育种的历史已有20多年,诸如棉花、大豆、玉米等转基因作物已在多个国家种植。

相比于转基因技术,因为基因编辑技术没有引入外来的基因片段而被认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逐渐得到了许多育种学家的青睐。

基因编辑技术虽然从诞生到现在不过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分子育种,主要用于改良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升作物的抗病和抗逆性。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基因编辑技术已经被用于降低玉米的植酸含量、增强水稻的抗白叶枯病能力、提升马铃薯的耐冷藏性。

除此之外,基因编辑还被用于创制水稻雄不育系。

传统的杂交水稻两系法需要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但是培育一个新的不育系需要至少几年时间,而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水稻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特异性编辑可以很快地创制一批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这对农业生产具有革命性意义。基因编辑不仅是育种的利器也是和医学领域的大热话题。

基因编辑在医学领域的巨大潜力

在医学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其实已经展示了其巨大的潜力。以β地中海贫血为例,这是一种由单一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包括终身进行血液输注或骨髓移植。

然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成功地修改了患者的基因,从而恢复了正常的血红蛋白功能,这一进展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可能彻底改变治疗此类遗传疾病的方法。

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β地中海贫血图片来源:medpagetoday.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qganjun.com/pxjy/10840.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缺铁性贫血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