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定义:
贫血(anemia)是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Hb)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可伴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球压积(Hct)的下降。
肾性贫血的定义:肾性贫血是指由各类肾脏疾病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产生相对或者绝对不足,以及在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生成代谢而导致的贫血。
贫血诊断标准:中国血液病学家推荐,在中国海平面地区,年龄≥15岁,成年男性血红蛋白(Hb)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g/L,孕妇Hbg/L,可诊断为贫血。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促进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
贫血可导致:病理生理紊乱--→生活质量、生存率,高动力状态(心血管系统),组织缺氧等。
贫血的原因:
◆内源性促红素产生不足。
◆缺铁:在CKD中很普遍,血液透析患者尤甚。
◆失血(胃肠道、常规抽血检查、血液管路和滤器)。
◆红细胞寿命缩短。
◆其它:炎症或感染,继发甲旁亢,铝中毒,合并症(肿瘤、AIDS等)、药物(ACEI、ARB等)。
贫血的危害:
1、一般表现:Hb下降→缺氧→苍白、乏力、头晕。
2、系统表现: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胀或便秘等。
◆呼吸循环系统:由于缺氧,可有代偿性呼吸、心率加快,活动或哭闹后更明显,严重者可出现全心扩大、心脏杂音甚至心力衰竭。
◆免疫功能降低:易患各种感染。T淋巴细胞功能减弱及粒细胞杀菌能力降低。
◆神经系统: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注意力、记忆力减退。
◆造血系统:因贫血引起骨髓外造血增加,可发生肝、脾、淋巴结增大。
评估贫血的频率:
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测量血红蛋白。
无贫血病史患者,未使用促红细胞生长素的:
CKD1~3期,至少每年检测血红蛋白1次。
CKD4~5期,至少每6个月检测血红蛋白1次。
CKD5期和透析者,至少每3个月检测血红蛋白1次。
有贫血病史,无论是否使用促红细胞生长素的:
CKD3~5期未接受透析和CKD5期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至少每3个月检测血红蛋白1次。
CKD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个月检测血红蛋白1次。
治疗的目标:
KDIGO():
专家组观点,对于接受EPO治疗的透析和非透析CKD患者,选择Hb目标值应当为>11.0g/dL。
不建议应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疗维持Hb>11.5g/dL。
所有成人患者,不建议刻意应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将Hb升高至13.0g/dL以上。
中国专家共识:
对于个体患者,选择Hb目标值和开始使用EPO治疗的Hb水平时,应考虑其潜在益处(包括改善生活质量和避免输血)和危害(包括发生威胁生命不良事件的风险)。
专家组观点,Hb>11.0g/dL(Hct>33%),但不推荐Hb>13.0g/dL以上。
中国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肾脏病杂志,,29(5)-.
使用促红素(EPO)治疗:
促红素的作用
何时开始EPO治疗?
晚期慢性肾病患者,为避免Hb跌至9.0g/dl以下,建议Hb在9.0-10.0g/dl之间时开始使用促红素治疗。
Hb高于10.0g/dl时开始ESA治疗能改善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需要个体化的治疗。
促红素的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
方便
T1/2
效率
皮下
√
持续长
高
静脉
×
短
低
CKD肾性贫血患病率高,危害大,贫血与患者肾病进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贫血与患者死亡率及住院率密切相关,希望肾友们能重视早期治疗肾性贫血的重要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