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正观点
现代农作物的营养成分正在日益劣化和改变,营养流行病学正在揭示营养与慢病的关联性,人类已经意识到必需通过食物之外的营养改善手段来维持生命的健康,营养保健食品可以维护和改善健康状况毋庸置疑。
来源:杭州日报(.09.18)
9月17日,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年浙江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调查显示,浙江省居民平均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摄入合理;脂肪摄入过高;钙摄入低;钠摄入高;铁的推荐摄入量为15毫克,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50毫克,因此铁摄入看似合理,但膳食中不容易吸收的铁(植物性来源的铁)居多;维生素A摄入偏低;维生素C摄入偏低。
我国于年正式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工作。我省作为国家监测点开展了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分别于年抽取了2个大城市、年抽取2个中小城市、年抽取2个农村县市作为调查点,监测调查对象人。
三年间,浙江省居民膳食结构历史数据纵向比较显示:粮谷类、水果摄入量下降,畜肉类、奶类摄入量上升。蔬菜、水果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畜肉类高于推荐摄入量、鱼虾在适宜范围内波动、奶类远远低于推荐量。植物油摄入量快速上升,动物油摄入量迅速下降,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但食用油摄入总量超标。
营养相关疾病患病情况如下——
贫血5岁及以上居民(排除孕妇)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大城市调查点患病率为12.36%,中小城市调查点为9.84%,农村调查点为16.89%。与《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年)》要求的“到年,全人群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建议增加血红素铁的摄入,并适当选用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酱油等。
维生素D缺乏大城市居民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率为33.79%。中小城市为46.19%。农村为45.39%。人体在没有额外营养补充的情况下,紫外线照射产生的维生素D占到需要量的93%~95%。紫外线的强度与纬度、季节等有关。传统认为位于北纬35度以南的地区维生素D缺乏率相对较低。浙江位于北纬30度,但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率却比较高,这与雾霾、户外活动减少、防晒等有关。建议增加户外日照时间,科学防晒,有条件的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D。
原标题:全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出炉
责编陈白雪
更多精彩内容
回复“标准”:开发营养保健食品涉及的标准
回复“法规”:保健食品行业准入涉及的法规
回复关键词,如“庶据”,查找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