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缺铁性贫血 > 地中海贫血治疗 > 正文 > 正文

警惕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竟是它有恶心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26 12:34:59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多达80%的患者在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

可谓是一个沉默潜伏的健康杀手

全世界近一半新发胃癌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中国

在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中胃癌居于首位

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

同时也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我国Hp感染率高达59%,最新的meta分析证实,根除Hp可使中国人群胃癌发生风险降低44%。

然而在中国,公众对Hp的知晓率仅为33.2%,Hp根除治疗的不规范,是导致我国Hp感染率和胃癌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为贯彻《健康中国行动(-年)》,以人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核心目标,减少致癌相关感染,从而预防癌症发生,年国家成立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防治办公室,助力中国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疾病防治战线。

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哪些危害?

医院消化内科林泳副主任医师介绍,幽门螺杆菌胃炎既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也是一种传染性疾病。

80%~95%的慢性胃炎患者、70%的胃溃疡患者和95%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89%的胃癌患者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增加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消化道出血风险;与胃增生性息肉,缺血性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关。

另外,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结肠息肉、老年痴呆、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等多种疾病成正相关。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有哪些症状?

林泳介绍,大多数感染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感染后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进而出现上腹疼痛、早饱、口臭、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一定会得胃癌吗?

也不一定。林泳表示,胃癌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环境饮食因素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感染者不一定会得胃癌,但%可导致慢性活动性胃炎,而且感染的最终结局难以预测。

幽门螺杆菌不治疗,细菌不会自己消失

成人感染者机体免疫力无法自行清除幽门螺杆菌,因此不治疗细菌不会自己消失。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水传播,因此建议家庭成员(年龄>14岁)一起检查,成为无幽家庭。根除后幽门螺杆菌复发率很低,平均年复发率<3%,可以说一次根除,终身受益。

养成好习惯,远离幽门螺杆菌

01.饭前便后洗手

洗手应着重清理手心、手背和指尖缝隙,不要给幽门螺杆菌机会。

02.食物要经过高温

幽门螺杆菌有个弱点,就是不耐热,水要烧开才能喝,肉要做熟才能吃,牛奶要消毒才能饮用。

03.少刺激胃

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不吸烟,不喝酒饮食,营养均衡,细嚼慢咽。

04.建议分餐

家里有感染患者应选择使用公筷,直至其完全治愈。

05.禁止口对口喂食

一定要避免给孩子口对口喂食。

06.牙具定期换

建议使用一段时间漱口水和抑菌牙膏,缓解口腔炎症,牙刷三个月换一次。

这7类人最好及时根治!

1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2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胃黏膜萎缩或糜烂的人;

3

患有胃癌、胃癌术后或有胃癌家族史的人;

4

MALT淋巴瘤患者;

5

计划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或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的人;

6

患有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人;

7

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新胃息肉、Menetrier病)。

医院专门开设“幽门螺杆菌感染专病门诊”

林泳介绍,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专门开设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专病门诊”服务广大患者:

精准检测:针对不同人群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检测方法。包括13C/14C-UBT(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菌株毒力分型,粪便抗原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高清色素胃镜精查评估,宿主CYP2C19基因型检测;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既往用药史,合并其他疾病,正在服用药物的相互作用,对药物副作用的耐受性,以及细菌可能的耐药情况等,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根除方案;

全程服药指导:用药、饮食和生活习惯指导,用药过程中如有疑问或不适,可随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qganjun.com/pxzl/5019.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缺铁性贫血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